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信息平台 >> 正文

虎林瞄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队伍
发布时间:2018-01-16     浏览次数:  

近年来,鸡西虎林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,立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创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体系、经营体系、政策体系建设方式,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、配置合理、保障有力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,为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保障。

“三层联动”构建队伍体系

坚持以农业产业调整需求为导向,科学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建设规划,着力培养基础型、专业型人才,大力引进高端型人才,联动用好三个层次人才,使立体化、梯队式农村实用人才涵盖农业生产全领域。一是广泛培养基础型人才。不断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认定机制,建立“土专家”、“田秀才”选拔办法,以行政村为单位,以农业生产能手、科技示范户和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,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基础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,实现人才由村村有,向屯屯有方向发展。2017年,认定生产型、经营型、技能服务型、技能带动型、社会服务型等五类农村实用人才2000人。预计三年内,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将达到5000人,平均每个行政村50人以上。二是重点培养专业型人才。以市乡两级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,采取补充农业技术力量、组建技术指导服务队、成立农业科技协作组织等措施,建立一支技术力量充沛、覆盖领域广泛、指导服务能力过硬、精干高效的农业生产专业型人才队伍。目前,全市建立农业技术服务团队20个,农业专业技术人才达100人。其中,研究员级高级农艺师5人、高级农艺师65人。三是大力引进高端型人才。以域外高校、科研院所和有成熟技术的经济组织专家为重点,采取合作建基地、解决方案购买、长期咨询等手段,建立农业高端领先技术智力服务平台和智库,完善“院企社农”技术智力互动机制,建立一支农业技术领先的“柔性”高端人才队伍。目前,虎林市已与省农科院、东北农大等20多家省内外机构建立技术协作关系,初步构建起高端人才支撑体系。

“三向发力”构建经营体系

坚持以“三农”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,推动一产独秀向三产融合转型,培养涉农商品及项目中介服务人才,大力实施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建设,着力在农民、厂家和经销商之间筑起金色人才桥梁。一是三产融合布局新农村。大力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建设,完善金融政策和政府扶持政策,加大对重点农产品产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育力度,有针对性地开展资本运作、人力资源管理、股权融资及新三板挂牌操作等知识的培训,加快培育农业企业“职业经理人”和“优秀企业家”群体。目前,已培植农产品深加工规上企业15家,培养农业经营管理人才45人。二是网格化布局经纪人才。以乡乡建、村村选、行行全为目标,完善农村经纪人从业规范和鼓励政策,对农民实行“零门槛”准入,支持设立农村经纪合伙企业和组织,发展专兼职农村经纪人和经纪组织680人(个),初步实现了乡、村、行网格化分布,强化了农产品销售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。三是网络化布局电商人才。以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为驱动,出台扶持农村电商人才发展政策,鼓励农户、合作社和各类农业企业开办网店,加快发展农产品互联网直销;支持大学生入驻电子商务大厦,创办农产品电商企业,政府补贴支持3年场租、水电、物业、取暖等费用。2017年,培育电商人才1000余人,成立电商企业56家,提高了虎林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,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。

“三措叠加”构建政策体系

坚持以人才发展需求为导向,不断完善人才“引育用”政策体系,加大人才培养、智力引进力度和激励保障力度,持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。一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。以“家家都有明白人”为目标,大规模开展职业农民培训,目前已培训50岁以下新型职业农民2万余人次。健全继续教育制度,实施知识和技术更新“三年一轮训”计划,连续8年,每年选派50名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参加省市重点培训班;与东北农业大学、省农科院等机构开展“院市共建”农业知识系统培训,2017年,培训农村实用人才220人。二是完善人才引进机制。加大涉农专业高校毕业生全职引进力度,出台高科技、住房和生活补助政策,给予最高20万元安家费、每年2万元生活补贴,成功引进涉农专业硕士3人。出台“雁归来”本籍高校毕业生回乡安置政策,吸引26名虎林籍涉农专业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就业。完善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,创新合作方式、明确同等待遇,为北药研发、高效作物种植、特色养殖等领域柔性引进专家31人次,破解瓶颈问题20个。三是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。建立涉农专业技术人才考核奖励制度,提高乡镇农技人才高级职称评聘比例,鼓励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离岗创业,激发了涉农专业技术人才活力。加大资金保障力度,2017年,虎林市人才资金总投入313万元,其中,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投入50余万元,为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提供了资金保障。

 上一条:
 下一条:

来源: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| 作者: | 编辑: